报告详细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增长赛道,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。以下是对报告中关键知识点的总结:
一、行业背景
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快速增长,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趋势带动相关零部件高增长。
汽车供应链体系从链状向网状发展,整车厂和供应链企业分工边界模糊。
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集中架构、中央集成架构演进,供应商体系面临变革。
二、域控制器
域控制器市场快速增长,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800亿元。
主要企业类型:传统Tier 1、消费电子与互联网企业、整车厂、跨界企业。
主要功能域控制器:动力域控制器、底盘域控制器、座舱域控制器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、车身域控制器。
三、线控底盘
线控底盘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不可缺少的环节,包括线控制动、线控转向、线控悬架、线控油门、线控换挡五大系统。
线控制动市场快速增长,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347亿元。
线控悬架(空气悬架)渗透率快速提升,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为128.11亿元。
线控转向处于产品导入期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为63亿元,2030年为376亿元。
四、多合一电驱动
多合一电驱技术提升整车能效与性能,优化成本效益。
2023年国内电驱动系统配套市场份额,主机厂自主配套占比43.4%,第三方供应商占比32.3%。
多合一电驱市场装机量快速增长,长安新能源、弗迪动力、特斯拉等主机厂占据92%的市场份额。
五、车载电源集成
车载电源集成(多合一小三电)市场快速增长,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13亿元。
车载OBC产业格局相对稳定,弗迪动力和威迈斯占据半壁江山。
无线充电技术有望解决传统充电痛点,市场对无线充电的需求有望快速提升。
六、新能源热管理系统
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,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1033亿元。
主要零部件:换热器、压缩机、阀类、泵类、其他零部件。
国产供应商在空调压缩机、热泵系统、换热器、阀类、电子水泵等领域逐步实现对外资的国产替代。
七、汽车雷达和车载摄像头
激光雷达装机量快速上行,预计2025年量产乘用车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10.62亿美元。
毫米波雷达装配率不断提升,国内供应商份额不断扩大。
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预计2028年将达到94亿美元。
八、高压高速线束
高压高速线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2023年全球车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397亿元,高速线束市场规模168亿元。
全球汽车线束市场由日本、美国巨头垄断,国内厂商份额提升空间较大。
九、智能后视镜
电子后视镜(CMS)逐步取代传统光学外后视镜,市场集中度较高。
国内电子后视镜主要企业:远峰科技、美国镜泰Gentex、华阳集团等。
十、抬头显示
HUD技术路径呈现W-HUD 逐步成为主流,AR-HUD 为未来确定趋势。
HUD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2024年中国市场(不含进出口)乘用车前装标配W/AR HUD 的交付量有望冲击400万辆。
国产品牌已全面实现弯道超车,占据市场主导地位。
十一、全景/调光天幕
全景天幕和调光天幕市场快速增长,预计2027年我国乘用车全景天幕的市场规模可达181.4亿元。
全景天幕由汽车天窗系统企业供应,上游调光玻璃市场由圣戈班、Gentex等巨头占据。
十二、智能车灯
智能大灯安装量持续上升,ADB、DLP 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
车灯市场格局:全球车灯市场前五强格局基本稳定,国内呈现两强格局。
十三、车载声学
车载声学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2023年中国乘用车车载声学市场空间54亿元。
车载扬声器行业主要包括普瑞姆、艾思科、丰达电机、先锋电子等海外厂商和上声电子等本土厂商。
功放行业集中度较低,主要玩家包括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、电子产品企业、电声企业。
十四、车联网盒子
车联网远程通信终端T-Box(Telematics Box)是前装车联网的核心硬件产品,市场快速增长。
2023年中国乘用车T-Box 市场规模达到155.9亿元,预计到2028年达到265.3亿元。
T-Box 市场进一步向头部集中,2023年国内乘用车T-BOX 供应商TOP10 企业为韩国LG、东软集团、日本电装等。
总结
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趋势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快速增长。国内企业在多个细分领域逐步实现对外资的国产替代,未来市场前景广阔。
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内容
锋行链盟推荐阅读
来源:深企投
